商業興觀點/電商前進日本 法規、民情面面觀

 

商業興觀點/電商前進日本 法規、民情面面觀

2024/01/08 23:22:37

【經濟日報 張雯然】(商研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研究員)

跨境電商的魅力之一就是讓業者不必實際到當地落地或找代理商,就可以藉由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跳過傳統貿易的層層關卡直接銷售給海外消費者。對於某些市場或許如此,但對於日本市場,台灣業者所須付出的落地資源可能會比原本想的大得多。

首先,是對日語人才的需求。跨境電商在當地與金流、物流、廣告等支援服務業者合作時,大多數日本企業還是只能用日語溝通。

此外電商業者直面日本消費者時,不論是在行銷文案或客服應對,日本消費者對語言的重視和敏感度,都需要了解日本民情文化的日籍人員才能應對,並非用翻譯軟體或會說日語的台灣人可比擬的。所以僱用當地員工是必要的。

其次,要與日本當地公司(例如支援的金物流及行銷夥伴等)往來或取得消費者信任,設立日本法人也常常是一個先決條件。此外,日本稅關今年對於跨境電商進入日本的貨物進行了重大的變革。

以往海外電商業者常使用的借牌進口方式,在2023年10月1日後就被禁止,尤其是食品、化妝品、電器、醫療、兒童玩具等需要申請商檢認證的產品,也不能透過海關事務代理人(ACP)的方式進入日本。

此舉代表日本政府要求海外電商業者必須依循傳統正式貿易管道銷售的決心。也就是必須有當地的正式進口代理商或設立日本法人。

若要設立日本法人,就需要向日本政府遞交申請、開設日本的銀行法人戶頭、注資等,過程中也會遇到許多障礙。

例如日本銀行在審批法人戶頭時需要有外國公司在日本當地的註冊地址,而日本房東往往不願將房子租給外國人或外國公司。

上述問題和其所衍生的成本對於無跨境經驗、資源較受限的台灣電商業者影響特別明顯。

若評估自己設立法人、僱用日籍員工的成本太高或不可行,則建議可以透過台灣的代營運商來對接當地的通路和其他服務業者。

代營運商在跨境電商生態系中就是扮演橋樑的角色,具備在當地經營的能力。

而電商業者透過代營運商進入日本後,可逐步累積經營經驗、知名度及資源。下一步就有機會不再需要透過代營運商,而自行設立公司、建立團隊及對接當地的合作網絡,真正地到當地落地。

總而言之,相較於憑藉個人英語能力及鑽研亞馬遜平台遊戲規則,就可以跨境銷售且獲得不錯成效的美國市場,日本市場不論在法規面或民情面都更要求在地投入,想選擇日本市場的業者須有相應的資源準備。

 

新聞來源:商業與觀點/電商前進日本法規、民情面面觀 經濟日報.